2018年3月6日 ·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省部级等项目的支持下,昆明理工大学先进的技术电池膜电极材料创新团队成立于2014年1月。 主要从事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等先进的技术电池中膜与电极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构效关系等方面的理论与基础应用研究。
本团队以升级锂离子电池为目标,研发更高能量密度、更长循环寿命,且更具经济性的电极材料,并开发配套的电解质和电池应用技术。 已开发出循环10000次能量保持率大于80%的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及正极加锂材料技术,比能量大于230Wh/kg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及高
2024年3月29日 ·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上,李成杰团队的项目成果"超低温高倍率锂离子动力电池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2023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
2024年4月30日 · 目前,团队成员60余名,其中副高以上4人,团队成员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和Nano Energy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8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0余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0余项;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
2024年9月27日 · 团队名称:锂离子动力电池建模与控制研究团队. 负责人:刘征宇. 联系电话:0551-62919196. 技术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团队简介: 团队现有成员1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电池多场耦合模型、均衡拓扑与控制 ;主持和参与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招标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等项目9...
2024年12月17日 · "高能锂离子电池功能电解液"项目正是团队多年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 该项目通过优化电解液的配方和制备工艺,显著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方位性,为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提供了更加高效、可信赖的能源解决方案。
2024年10月28日 · 团队 围绕新能源汽车发展所需高性能动力电池的迫切需求,长期 努力于高性能电池 及其关键 材料的研究,开发 了系列 高性能新型电池材料、提高 了电池的 能量密度和 循环稳定性,并积极探索下一代储能 电池 材料的前沿技术。
2 天之前 · 即使在高负载或低温环境下,所制备的Li-NCM811全方位电池,在-20℃的温度下,依旧可以保持130次循环且容量保持率高达97%,为低温锂金属电池的实际应用提供可能。 团队负责人刘美男教授为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引进的学术带头人,所负责的先进的技术储能材料与器件
2024年9月14日 · 针对高比能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极、电解液表面阻抗大、热量管理难和安全方位性差的难题,陈军团队联合捷威动力和力神电池等在津企业,突破了高效预充技术、复合耐热涂层技术、阻燃电解液和多孔电极快充技术等,开发出高比能、高安全方位、快充型锂动力电池。
2018年5月13日 · Grey教授团队的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锂离子电池技术,钠离子电池技术,新型锂空气电池,镁离子电池和固态电解质等前瞻科研领域。 近年来,Grey教授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方面结合自身以及先进的技术的表征技术的优势,在材料的表征及模拟方面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