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5日 · 集流体是锂离子电池中的重要部件之一,进一步降低集流体的质量占比,提高其稳定性、导电性、热扩散率等,是提高电池综合性能的重要方向。 由于具有低密度、高化学稳定性等优秀的物理化学特性,石墨烯材料成为了理想的候选材料。
2024年6月23日 · 通过组装Li/PASC-Cu半电池,发现复合集流体表面的纳米化结构有效降低了成核过电位(47.8mV),显著改善了"复合集流体—电解液"界面上锂离子的吸附和成核过程,进而实现了稳定可逆的沉积剥离行为(图3a,b)。 在1 mA cm −2 和1 mAh cm −2 条件下,循环200次的平均库伦效率约98.5%,即使在10 mA cm −2 和2 mAh cm −2 的极端条件下,也可以实现50圈可
2024年6月23日 · 通过组装Li/PASC-Cu半电池,发现复合集流体表面的纳米化结构有效降低了成核过电位(47.8 mV),显著改善了"复合集流体—电解液"界面上锂离子的吸附和成核过程,进而实现了稳定可逆的沉积剥离行为(图3a,b)。
2021年8月24日 · 在这项工作中,使用纳秒紫外激光和电沉积工艺设计和制造了一种具有通孔阵列和表面柱状晶体的轻质 Cu 集流体(CC/THCu),以提高 LIBs 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2023年5月4日 · 在当前清洁能源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锂电池作为其主要支撑之一,轻质碳酸钠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可以用于锂化合物的制备,也可以通过酸碱调节等方式,促进电池性能的发挥。
2024年9月11日 · 本文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Carbon》期刊上发表,研究了一种轻质碳掺杂聚酰亚胺(CIPI)集流体,用于提高锂离子电池(LIB)的性能和安全方位性。
2022年11月2日 · 锂离子电池(LIBs)具技术成熟、能量密度较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使其在储能领域研究应用广泛,但传统商业化LIBs由于本身电极材料及电解质的限制,存在可逆比容量有限、功率密度不高、循环性能较差、生产材料成本较高、工作过程面临安全方位隐患等不
2017年12月8日 · 一、高室温电导率新型结晶固体电解质的制备目前锂离子电池普遍使用液体电解质存在安全方位性差、封装工艺复杂、电池组件沉重以及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受制约等问题。
2018年9月19日 · 锂离子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寿命长等优点,被 广泛应用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等储能器件上.随着电 动汽车和柔性电子等领域的发展,对电池的综合性
2024年9月10日 · 集流体在锂离子电池(LIB)电极的电子传输和机械支撑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商业化的高密度铜箔和铝箔没有容量,因此减轻金属集流体的重量是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