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30日 · 鼓励设立市场化的新型储能科技创新基金,将符合条件的新型储能企业纳入省天使风投创投基金备投项目库,引导政府投资基金、创投基金提供股权融资支持,撬动社会资本加大对储能前沿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2024年10月31日 · 10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了《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正确处理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破"与"立"的关系,源网荷储一体推进,全方位面提升可再生能源安全方位可信赖供应能力。 协同推进可再生能源与工业、交通、建筑、农业农村等领域融合替代。 要点如下: 加强新型储能技术攻关和多场景应用。 推进长时储热型发电、热电耦合
2022年7月18日 · |加大发电侧储能建设投入,改善弃风弃光现象 为消纳可再生能源发电,我国持续加大发电侧储能的建设投入。截止到2021年底,我国储能市场累计装机功率43.44GW,位居全方位球第一名。加大发电侧储能设施配置力度,一方面可确保新能源发电的稳定性
在1月24日举行的发布会上,国资委定调,围绕储能、氢能、核能、虚拟电厂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不断完善能源保供持久效果机制。 据中国网消息,1月2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务院国有
2024年9月27日 ·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 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方位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约达4444万千瓦/9906万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约40%。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表示,2024年以来,新型储能调度运用水平持续提高,新型储能调节作用不断增强。 随着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的增加,新型储能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和提高电力系统安全方位稳定
2023年9月20日 · 据EESA统计,截至2023年8月,我国在建及规划储能项目规模约107GW/264GWh,其中,独立储能占比高达59%;按照初建成本1.5元/Wh计算,总投资额超2000亿,因此,独立储能的盈利问题备受关注。
2024年11月28日 · 2021年以来,各省光伏风电开发等政策普遍以项目并网或优先调度为前置条件,要求新能源电站根据装机容量的10%-20%配置储能。 到2024上半年,新能源配储累计投运装机规模达1450万,是2021年底的9倍。 理论上,在发电站内搭配储能,可在午间电网消纳困难时充电,在晚间用电紧张时放电,根据负荷需求优化新能源的出力曲线,可就地解决新能源出力与负
2024年5月24日 ·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方位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530万千瓦/7768万千瓦时,较2023年一季度末增长超过210%。 当前新型储能发展呈现哪些特点? 还面临哪些挑战? 记者进行了采访。 湖北应城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地下500米处,拥有150多万立方米储气空间的地下废弃盐穴,正进行注气排卤调试。 "盐穴是地下盐层被开采后形成的腔
2024年11月1日 · 截至2024年9月底,全方位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5852万千瓦/1.28亿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约86%。国家能源局持续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储能,从地区来看,华东地区新型储能装机增长较快,今年新增新型储能装机超过900万千瓦。
2024年12月18日 · 地方政府加大储能 系统装机量,以容纳更多可再生能源 2024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宣布,计划2025年底前实施9个储能项目,总装机容量达11吉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