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7日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晓光团队联合清华大学沈洋教授课题组在高储能密度柔性电容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研究者巧妙地利用带负电无机填料的局域反向电场抑制二次碰撞电子的产生,从而阻碍击穿相的形成发展,进而提升复合材料击穿场强和储能密度。
2020年5月25日 · 研究者成功找到了一种可以大幅度提高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击穿电场强度和 介电储能密度的方法,该方法可推广至不同的柔性聚合物电介质材料,为今后高储能电容器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
2020年7月7日 · 研究者成功找到了一种可以大幅度提高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击穿电场强度和介电储能密度的方法,该方法可推广至不同的柔性聚合物电介质材料,为今后高储能电容器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
2017年9月26日 · 与其它储能装置相比,电容器具有放电功率大、利用效率高、储能密度上升空间大等优点,正逐渐成为脉冲功率设备中的储能元件而被广泛应用于电磁轨道炮武器、全方位电动军舰、战斗用车辆和混合动力汽车等国防及现代工业领域。
2024年8月10日 · 研究发现,含氟基团的效应能兼具极性和促进结晶特性以协同提升聚合物储能与加工性能,其中优化后的PP-g-TFEMA能在相当高的电场(800 MV/m)下工作,可释放能量密度高达为8.2 J/cm3,能量转换效率超过90%。
摘要: 储能薄膜电容器因其功率密度高、工作电压高、自愈特性好以及可信赖性高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和电力调节中。 但聚合物电介质材料偏低的储能密度和较大的介电损耗限制了储能薄膜电容器的轻量化、小型化以及可信赖性发展。
2024年12月11日 ·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汪宏讲席教授团队在储能电介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uperior Capacitive Energy Storage Enabled by Molecularly Interpenetrating Interfaces in Layered Polymers"为题发表在材料领域国际期刊 Advanced
2020年5月20日 · 电介质电容器由于其超快的充放电速率和超高的功率密度,是智能电网调频、电磁炮等高能武器系统的核心器件,并在新能源电动汽车、可穿戴电子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
2020年5月22日 · 研究者成功找到了一种可以大幅度提高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击穿电场强度和介电储能密度的方法,该方法可推广至不同的柔性聚合物电介质材料,为
2024年12月13日 · 团队前期研究成果表明,具有纳米铁电畴结构的弛豫铁电薄膜是目前最高有潜力的材料体系之一,已实现~100 J/cm 3 的储能密度和60~80%的储能效率(Science365, 578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