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4日 · 这项研究成果将会改变人类对地球上微生物生命活动、能源获取与利用方式的理解,也为认识地球早期生物质能量的获取途径提供新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而生物质能则是一种可再生的碳源, 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零碳排放的优点,但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性,如受生长周期和土地资源的限制。
2024年11月27日 · 生物/非生物混合体系实现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化:光催化和生物杂化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机制;细胞外电子转移向内的生物合成过程和向外的微生物燃料电池过程;太阳能驱动制氢、二氧化碳减排、固氮等生物混合系统的最高新进展和化学合成,以及生物混合系统用于
2024年6月15日 · 本研究发现,电能微生物(Electroautotrophic Microorganism)可以直接摄取并利用水蒸发诱导的水伏胞外电子在生物膜内进行生长。该研究揭示了自然界中潜在但尚未被发现的微生物能量利用新途径,为深入认识微生物能量来源形
2019年9月23日 · 该研究证明了利用具有定向电子流的合成微生物组可以显著提高 BPV 光电转化效率,打破了人们对生物光伏效率和寿命难以提高的固有认识,为进一步提升 BPV 光电转化效率奠定了重要基础。
2019年12月4日 · 生物光伏 (BPV)利用微生物 (如蓝藻)作为光电转换材料,具有碳中性﹑良好的环境相容性和潜在低成本等特点。 据媒体近日报道,为了提高BPV光电转化效率,中科院微生物所李寅研究组另辟蹊径,设计并创建了一个具有定向电子流的合成微生物组,来解决蓝藻直接产电活性微弱的问题,有望成为环境更加友好的新一代太阳能发电技术。 该研究成果引起了全方位球业界的
2010年3月9日 · 本综述概述了基于微生物的光生物燃料电池和微生物太阳能电池领域的最高新发展。 它提供了对可能的电子转移机制和基本光生物反应途径的深入了解。 提供了即将发生的工程问题的简短概述。
2024年10月27日 · 该论文从微生物利用太阳能模式出发,从BPEC系统的发展历程、构型设计、环境应用及未来发展,综述了BPEC系统的在环境领域的应用潜力及未来挑战。
2024年6月13日 · 该研究揭示了自然界中潜在但尚未被发现的微生物能量利用新途径,为深入认识微生物能量来源形式提供了新视角,为理解地表水循环新功能提供了新认识。 图1 水伏能驱动的微生物生长示意图
2020年12月30日 · 研究表明,合成微生物组可以显著提高BPV光电转化效率,打破了人们对生物光伏效率和寿命难以提高的固有认识,为进一步提升BPV光电转化效率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