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日 ·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科研团队在全方位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新的突破,有望让电子设备小型化、长续航的梦想成为现实。 这一成果7月31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能源》发表。
2 天之前 · 此外,研究团队针对电动汽车的实际应用需求,提出了概念性电池堆叠设计,采用共享的集中式电解质储罐,并结合机械快速充电与传统电化学充电两种模式,大幅提升了系统的灵活性和空间利用效率。图2 室温液态金属基液流电池堆叠设计及其电动汽车中的应用
2024-12-2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方位固态电池表界面化学基础研究"启动会暨年度交流会在南开举行 来源: 南开大学新闻网 发稿时间:2024-12-24 18:07 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高兴斌 阳科)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方位固态电池表界面化学基础研究"启动会暨年度交流会在南开大学海
2024年8月6日 · 中科院青岛所开发新型全方位固态锂电池,正极材料具高能量密度、超长循环寿命,显著提升电池性能,有望改变电池格局,具广泛应用潜力,但距商用化尚远。
2024年5月18日 · 近日,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Marnix Wagemaker教授团队与中核集团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中子散射团队合作,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上发表了锂离子电池领域的最高新研究成果。
2024年4月11日 · 目前,中科院青岛能源研究所已经建立了全方位固态电池的小试制备线,并成功研制出高电压、长寿命的软包全方位固态锂离子电池。 经过1000次循环测试
2024年9月4日 · 工作在中温区的第三种电 最高近,日本东京理科大学和三菱化学公司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质子传导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PC-SOFC)阳极材料,所制造的电池可在300至600°C的中间温度范围内运行···
2024年8月8日 · 西安交大化学学院杜显锋教授长期从事电解电容器、锂(钠)离子电池、铝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柔性可穿戴传感器的电极材料、电介质、电解质、固体化、柔性化、一体化等研究。
2024年3月11日 · 中国科学院提前布局钠离子电池基础研究,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物理所团队提出多种新型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含铜基氧化物)和负极材料(煤基碳材料)。
2024年1月3日,PowerCo公司公告与 QuantumScape 合作打造的固态电池能做到充放电1000次,电池容量剩余95%。 目前固态电池被认为是电池"最终形态",市场前景广阔。 技术难点:固态电解质导致电导率低及固-固界面稳定性差. 固态电池由于采用固态电解质导致离子电导率低,使电池充放电速度较慢和容量衰减较快,且相较于固-液接触,固-固界面接触性和稳定性更差。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