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致电我们: WhatsApp
聚光太阳能的前景,Energy

2020年5月1日 · 摘要 本文从两个方面分析了聚光太阳能发电(CSP)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通过将运行温度提高到700°C以上实现高效CSP的潜在途径;(2) 700 °C 以上的高效太阳能收集、蓄热和发电技术。

Vol.198-何雅玲院士团队:聚光太阳能热发电的发展及展望

2020年5月18日 · 基于本文分析,总结了高温聚光热发电的技术难点: (1)定日镜设计方法和场布局优化方法的缺乏; (2)高温太阳热转换、储热、传热的和储能性能的显著下降; (3)CSP缺乏合适的超临界CO 2 (S-CO 2)布雷顿循环和其部件的成熟的设计方法。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作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1)寻求最高佳定日镜尺寸和布局的优化方法,以及定日镜结构设计技术

何雅玲院士:下一代聚光太阳能热发电的高温液体介质吸热器 ...

2023年7月27日 · 文章围绕下一代聚光太阳能热发电的高温液体介质吸热器技术路线,综述了高温熔盐吸热器和液态金属吸热器的最高新研究进展,总结了这些吸热器技术在发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展望了这些问题的解决...

高通量聚光太阳能热化学转化储能理论与方法

2024年9月14日 · 构建了昼夜连续运行的50MWe太阳能热化学储能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并建立模型,仿真预测昼夜综合净发电效率为24%、净㶲效率为25.8%。 根据用户负荷需求通过热化学储能电站将光热发电进行削峰填谷。 在光热系统规模为300MWth,储能时长10h,储能系统功率为60MW的情况下,新型储能电站的度电成本LCOE=0.22$/kWh,负荷损失概率LOLP=29.39%。

聚光太阳能SCO 2 热发电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

2023年4月11日 · 摘要: 针对聚光太阳能超临界二氧化碳(SCO 2)热发电系统展开研究,构建系统热力学性能分析模型,分析集热侧、动力循环侧的性能,揭示系统集热-蓄热-热功转化之间的相互匹配特性规律,综合分析比较不同集热器、储热工质、动力循环组成的聚光太阳能SCO 2 热发电系统的全方位年发电量和年均光-电转化效率,并对系统参数进行优化设计。 结果表明:与线性菲涅尔式、

聚光太阳能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的聚光比为10~100,温度可达400 ℃。 跟踪机构对支架进行控制下,使吸热管能充分吸收来自反射镜反射的阳光。 目前,最高大的抛物面槽式系统能产生80 MW的电力,正在开发能产生250 MW电力的抛物面槽式系统,见图1。 在图中,抛物面槽把太阳光反射到接收器,高温传热流体(图中红色)从接收器中流出,流进管道,通过涡轮驱动发电机输出电力,向电网提

聚光太阳能热发电

聚光太阳能热发电(或称聚焦型太阳能热发电,英语:Concentrated solar power,缩写:CSP)是一个集热式的 太阳能 发电厂 的 发电 系统。 它使用 反射镜 或 透镜,利用光学原理将大面积的阳光汇聚到一个相对细小的集光区中,令太阳能集中,在发电机上的集光区受太阳光照射而温度上升,由 光热转换 原理令太阳能换化为 热能,热能通过 热机 (通常是 蒸汽涡轮发动

聚光太阳能热发电

2024年3月15日 · 聚光太阳能热发电 (或称聚焦型太阳能热发电,英语: Concentrated solar power,缩写:CSP)是一个集热式的 太阳能 发电厂 的 发电 系统。 它使用 反射镜 或 透镜,利用光学原理将大面积的阳光汇聚到一个相对细小的集光区中,令太阳能集中,在发电机上的集光区受太阳光照射而温度上升,由 光热转换 原理令太阳能换化为 热能,热能通过 热机 (通常是 蒸

聚光太阳能温差发电关键技术及热电性能机理研究

本文将太阳能的聚光集热技术与半导体温差发电技术相结合,设计聚光太阳能温差发电装置,对装置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及热电耦合性能进行深入研究。 (1)太阳光的能量密度较低,直接使用达不到温差发电...

西安交大何雅玲团队:聚光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前景展望

2020年5月28日 · 研究表明具备大规模储热能力的聚光太阳能热发电(CSP)技术具有良好的调度性,可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 然而,目前CSP仍然存在光电转换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等问题,阻碍了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