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日 · 硅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已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硅材料储锂过程中伴随着巨大的体积变化,导致电极/电解液界面不稳定,是限制硅电极商业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2020年5月17日 · 提出了硅碳负极材料的研发趋势,应根据电池使用目标确定原材料和材料 复合方法,另外研发过程中应注意材料微观结构的均匀性和宏观结构的稳定性,
2023年12月1日 · 以光伏电池生产废料中的大尺寸硅颗粒(200~800 nm)为原料,水性聚氨酯(PU)和聚苯胺(PANI)作为碳源,通过液相包裹法和低温热解法制备了不同结构碳复合的硅碳负极材料(SPU与SPU#PANI),分别研究了复合碳含量、微结构与元素掺杂对负极电化学性能的
2024年11月27日 · 这项技术采用全方位新的一代硅碳负极电池技术,具有高能量密度、小体积、功率输出稳定、电池寿命长以及快速充电等特点。冰川电池的负极硅碳含量达到行业最高高的6%,能量密度高达763Wh/L,电池容量更是达到6100mAh,是行业硅碳负极电池中能做到的最高大
2023年11月28日 · 调控硅碳颗粒的表面形貌和孔隙结构,可以进一步优化锂离子电池负极性能,对开发下一代高比能锂离子动力电池具有重要意义。 本工作以光伏工业硅废料为硅源,壳聚糖和酚醛树脂为碳源,以及氯化钙为形貌调控剂,采用喷雾干燥、液相包裹和低温热
2020年4月22日 · 热还原法,以硅气凝胶为硅源合成一种三维多孔硅/碳复合材料,充放电测试表明,在200 mA/g的高电 流密度下,能够保持1552 mAh/g的可逆容量和接近100%的库伦效率。
硅碳负极锂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高能量密度锂电池,在电动汽车和可穿戴设备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其工作原理如下: 1.充电: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如钴酸锂)通过电解液向负极移动。
2024年11月25日 · 硅碳负极电池技术利用了硅材料,其理论克容量约为石墨材料的10倍,这在提升电池性能和能量密度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华为nova 13系列 华为nova 13系列内置5000mAh硅碳负极电池,支持100W快充,9分钟充电50%。
外部紧实、均匀分布的碳壳不仅提高了了硅基材料的导电能力,同时可以抑制硅基材料在嵌锂时的体积膨胀,使得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得以充分有效的发挥。
2010年10月25日 · 硅具有最高高的理论比容量(4200 mAh g-1)和较低的脱锂电位( 0.5 V),成为最高有潜力取代石墨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但是在充放电过程中,硅会发生巨大的体积变化,导致材料粉化、剥落、失去电接触,容量衰减很快。为了减小硅材料的体积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