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7日,华中科技大学胡先罗教授团队在Nano Research Energy发表题为"The Pursuit of Commercial Silicon-Based Microparticle Anodes for Advanced Lithium-Ion Batteries: A Review"的综述,总结了锂离子电池硅负极最高新研究进展。
2023年10月25日 · 2022年末,Group14、Sila和加州弗里蒙特的Amprius Technologies筹集了近5亿美元,实现阳极材料商业化,其中2.5亿美元来自美国能源部,Group14还另外获得了2.14亿美元的私人投资。 这3家公司都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建设并运营千兆瓦规模的工厂。 2023年4月,Group14开始在华盛顿州摩西湖建造一座20千兆瓦的工厂。 "硅改变了我们的信息存储方
2024年11月20日 · 新一代硅碳迎开启商业化。新型硅碳采用多孔碳与硅烷CVD反应制备,其较前三代硅基负极综合性能优势主要体现在:1)通过多孔碳微孔限制硅粒径在
2022年4月4日 · 厂家通过预锂化技术、纳米化技术和复合材料技术来提升硅基负极的电化学性能,以加速硅基负极的商业化进程:(1)预锂化技术:运用预锂化技术能有效补偿硅负极在首次循环过程中由于SEI层不稳定导致的活性锂损失,提高电池的首次库伦效率、能量密度以及
2024年11月11日 · 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高水平研究分析师Rory McNulty表示"硅负极和固态电池是电动汽车电池市场的两个新兴技术趋势,旨在突破高性能电池的界限";通常情况下,更好的电池性能是以牺牲使用寿命或安全方位性为代价的。
2022年10月7日,华中科技大学胡先罗教授团队在 Nano Research Energy 发表题为 "The Pursuit of Commercial Silicon-Based Microparticle Anodes for Advanced Lithium-Ion Batteries: A Review" 的综述,总结了 锂离子电池硅负极 最高新研究进展。 硅基负极由于其优秀的理论容量,被认为是最高具前景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 然而,硅在与锂发生合金化反应时会产生巨大的体
2024年1月11日 ·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硅基负极材料的下一步发展方向。最高后,总结了硅基负极在锂离子电池上的应用,展望了硅基负极未来的商业化潜力。 图文摘要:锂离子电池中硅基负极的研究进展 本文亮点 ★ 系统介绍了硅基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进展;
2024年11月17日 · 多家公司看好硅基负极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应用,纷纷进行布局。道氏技术在日前的电话会议上表示,硅碳负极有望成为未来固态电池主流的负极应用方案。北京利尔也表示,固态电池对于硅碳负极材料的需求相较于传统电池将会显著增加。
2024年10月19日 · 随着动力电池、消费电池及海外市场驱动,业内机构预测,到2027年全方位球硅基负极材料需求量或达113.5万吨,市场规模将达57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62.95%。 业界共识,硅基负极是未来最高有可能大规模应用的新型负极材料,其应用正在成为电池性能差异化的必争之地。 材料企业纷纷发力. 硅基负极主要可以分为硅氧和硅碳两种技术路线,目前两种技
2021年11月8日 · 1991 年,使用石墨负极和室温有机液体基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成功商业化,促使研究人员将电解质的使用从高温熔盐转变为室温电解质。 电解质的变化降低了运营成本,但阻碍了硅的最高大比容量的实现。 但到 1995 年,Dahn 及其同事将 11% 的原子硅嵌入到石墨碳中,合成出 Si-carbon 复合电极,比容量达到 600 mAh g –1。 1999 年,Chen 及其同事制备了硅纳米颗粒